第二章第三节心智养生应用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量:
来源:生命驾校
技术

一、情志疾病的疗法

中医认为,情志的病不是可以用药而愈的。对于此病,主要以情志相胜疗法为主,又叫情志生克法。其次还有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说理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西方的弗洛伊德,更是通过催眠的方法创立了一套治疗情志疾病的体系。



1.情志相胜疗法

1)过喜伤心——采用恐胜喜疗法

恐惧可以战胜因过喜而过散的心。即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产生惊恐,以克制其因喜乐过度所致的情绪障碍及相关疾病。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多年未考上举人,一下子听说自己中举了,高兴得像疯子一样满大街跑,他的岳父过来,一个大嘴巴扇过去,他立刻就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儒门事亲》里载:有一位庄医师“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于是病人便渐渐由怀疑不安而产生恐惧,又由恐惧产生悲哀,认为医生不再来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这个病例说明了庄医生采取按脉失声与取药数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胜喜”也。

喜伤心者,以恐解之。其原因就是:喜为心火,恐为肾水,水能制火,水火既济之道也。

2)过怒伤肝——采用悲胜怒疗法

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即以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人大怒的情况下,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能把他的怒火给熄灭了。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妇人病,因妇人的病例为肝火太旺,导致木火灼伤肺金,肝肺气郁,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

3)过思伤脾——采用怒胜思疗法

就是利用发怒时肝气升发的作用,来解除体内气机之郁滞的一种疗法,它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或情绪异常低沉的病症。一个人思虑太过的话,激怒他是很好的办法。《华佗传》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了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他很多礼,却不给他治病,还写信骂他不仁不义。郡守一下子被华佗激怒了,怒则气上,胃中的淤血一下子全壅上来了。他吐了几口血,从此痊愈了。这就是华佗采用“怒胜思”的治疗方法。

《四川医林人物载》里也记述了一郁病怒激之病例:青龙桥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种怪病,喜欢独居暗室,不能接近灯光,偶尔出来则病情加重,遍寻名医而屡治不验。一天名医李健昂经过此地,家人忙请他来诊视。李健昂诊毕,并不处方,却索取王生昔日之文,高声乱读。王叱问读者是谁?李则声音更高。王气愤至极,忘记了畏明的习惯,跑出来夺过文章,就灯而坐,并指责李健昂:“你不解句读,为何在此高声嘶闹?”儒生一怒之后,郁闷得泄,病也就好了。

4)过悲(忧)伤肺——采用喜胜悲(忧)疗法

高兴就能战胜悲伤。当心情不好时,听听笑话,去看看或亲自唱唱东北二人传来调节心情,把郁闷和悲愤疏解开,这叫喜胜悲疗法,又称笑疗。五行里,喜为火,悲为金。用火克金,火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火又是散,悲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都可以使用。

金元名医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妻亡,终日哭泣悲伤,终成疾病,久治无效。朱丹溪为其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月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说:“什么名医,男女都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到此事,就会自然发笑,并常将此事作为笑料告诉别人,与众人同乐。日移月转,秀才食欲增加,心情舒畅,病态消除。这时,朱丹溪才告诉他这是以喜乐胜悲忧的治法。

5)过恐伤肾——采用以思胜恐疗法

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即你如果把问题想清楚了,一般来说也就不害怕了。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达到康复目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否则就会害怕,这用的是“土克水”的方法。因为恐伤肾,肾属水,脾属土,脾主思。

《晋书·乐广传》记载了一个有关“杯弓蛇影”的历史故事。是讲乐广请一朋友来家坐客,朋友欲饮酒时,发现杯里有条蛇,非常害怕,又不好意思说,一饮而尽,回家后就病了。后来乐广再次请朋友来家坐客并问其为何很久没再来,朋友便如实讲了上次之事。此时,对面的墙壁上正挂有一张弓箭。于是乐广又将一杯酒放在桌上,客人复见如初。乐广让客人抬头看弓,只见弓角上面漆画着蛇,客人想了一会儿方才明白原来杯中映出的是弓角上所画的蛇影。于是“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杯弓蛇影”这一成语所讲的历史故事说明,由恐惧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来解除。

古代名医张子和就曾经治过一个患此症的病人。有户人家半夜突遭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女主人夜里一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都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和怎么给她治这病呢?就是她在屋子里的时候,张子和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户。第一次她害怕,然后再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她慢慢地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安稳了,因为她的警惕心放下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情志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工作中过分地考虑人际关系就会造成过思伤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的话,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进而引发皮肤斑疹、脱发或其他一些更严重的病症。所以,一定要在问题出现前就尽快化解它,而用情致相胜疗法来解决,无疑是最经济的方法。但在使用此法时要方法得当,掌握好度。

2.移情法

又称转移(遣忧)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和行为转移到其他方面,以解脱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苦痛。《续名医类案》中说:“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移情的具体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

1)琴棋书画

《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在情绪不佳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游戏。如书法、绘画下棋或玩扑克等,会让你在快乐中忘掉那些烦心事。爱好文艺者,可听听音乐、欣赏戏曲、观赏幽默的相声或小品,当你乐得捧腹大笑时,精神振奋,紧张和苦闷的情绪也随之消失。用此法排解愁绪,寄托情怀、舒畅气机、颐养心神,有益于身心健康。

2)运动

李东垣《脾胃论》里说:“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这说明利用旅游可驱除烦恼,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在情绪激动时或与别人争执时,参加体育运动,如打球、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以转移注意力,用肌肉的紧张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当人遇到苦恼时,应到如郊外旷野的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负离子),使得空气新鲜,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则能得到增强,心容易平静。在那里锻炼抑或消遣,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情怀得到舒畅,既而就会忘却忧烦。

3)行善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烦恼。仁慈是最有价值的品质,也是最宽心的一剂药。多做好事,会让你心情变得愉快。帮助别人时,会得到自己内心的肯定,感到心安,同时别人做出的反映,使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烦恼也随之减少。

4)勤奋工作

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做事的人越容易发生心理危机。

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井并有序,更加勤奋工作或学习,就不会有时间再去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了。而且,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后,心里会踏实许多。

3.升华超脱法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则能化悲痛为行动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如西汉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获罪入狱,惨受腐刑。司马迁为转移其苦痛心境,而以坚韧不屈的精神投身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调整和缓解心理矛盾,把心身创伤等不良刺激变为奋发的动力。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应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如高考落榜后,有的考生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无望,有的甚至想轻生自杀。这时就要换个角度想想,“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要看到高考落榜的绝不是你一个人,对于社会上的闲言冷语也不必理睬。想想很多成功人士,因为家境贫寒,未能上大学,但他们深知学习力远比学历重要的道理,最终不也取得成功了吗?一个人只要不气馁,振作精神,面对自己和现实,走好脚下的路,前途同样是宽广的。当心情不好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冷静地思考一下,或外出做做社会调查,亦是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

4.暗示法

包括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科学的基础和功效,对一些心理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疾病症状消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暗示的方法,大多采用语言,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来进行。《三国演义》里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疗法的例证。还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就是自我庆幸。当你遇到不幸与挫折时,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该高兴地想“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呢”。

《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运用暗示疗法的范例,如《素问·调经论》里说:“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意思是,医生要先在病人要针刺的地方不停地进行按摩,并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将把针扎得很深,这样,病人必然会集中注意力,使精气深伏于内,邪气因散乱而外泄,从而提高针刺的疗效。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采用说要给病人服吐下药,或针灸数十百处的暗示法而治疗“诈病”。明代医生李瞻曾用语言暗示,使患者不忧目而着意于股,从而导火下行,而使目疾愈。

5.说理开导法

所谓“说理开导”,是指正确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对患者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传疾病的知识,分析造成疾病的原因,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健康的恢复。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释、鼓励、安慰、保证。解释是说理开导法的基础,它是向患者讲明疾病的前因后果,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医患关系密切,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而鼓励和安慰则是在患者心理受挫、情绪低落之时实行的康复办法。保证则是在患者出现疑心、忧愁之时,医者以充足的信心作出许诺,承担责任,以消除病人的紧张与焦虑。

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当遇到挫折、不幸、烦恼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的且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以便获得亲人、朋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从中得到力量和支持。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

6.节制法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不仅能伤肝脏,亦可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

制怒,首先应遇事冷静,因为怒常常是不能冷静思考的结果。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静,只有冷静,才能促使人积极思考,想出对策,圆满解决问题。

所以,怒要及时适当合理的宣泄。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时向知心朋友倾诉,甚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千万不要闷在心里,以致气郁成疾,更不要大发雷霆。其次,要注意养肝,祖国医学认为,肝主怒,所以,要制怒,必须要保护好肝的功能。

7.疏泄法

现代研究发现,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病、过敏性结肠忧郁症、神经衰弱、失眠及一般胃疼等均与情绪压抑有关。一个人如果经常压抑自己的心情,长期下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因此,当恶劣情绪出现时还是把它宣泄出来为佳。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会和他人的场所尽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会觉得很舒服。当然,也不宜过悲久哭,谨防“过悲伤肺”;还可以找一些事物作为你发泄的对象。如用布做成各种各样的人,把他们当成自己不满的对象而进行拳打脚踢。其他的宣泄方式还包括谈心、写日记等。

二、日常生活调情绪

1.居室色彩与情绪调节

经现代科学证明,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生理改变,影响情绪和健康。持久而不良的色彩刺激可引起相应的身心疾患。巧妙利用各种色彩,则能调治失衡的情绪。例如,红色能使人激动兴奋;黄色给人清纯、温暖的感觉,使人情绪稳定,并能增进食欲;绿色给人温柔、舒适、宁静之感,能镇定神经,还能够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蓝色也有镇静作用,能缓慢降低血压;紫色给人美而新的感觉,可使孕妇感到镇静、安定;白色给人以明快、洁净的感受;黑色给人暗淡、严肃、沉闷的感受。



墙壁、天花板、地面和门窗,还有家具、床上用品的色彩等,都是构成室内色彩的因素。室内色彩的调配要掌握“大调和,小对比”的原则,所谓“大调和”就是使室内整个色彩大体一致。是选择“温馨”、“明快”、“清新”或“典雅”的色调,要视居者的年龄和喜好。在“大调和”的基础上,注意“小对比”,有时个别摆设与大局颜色的不一致可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人感觉有生气、有活力,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房间的用途调色:卧室要求安静而舒适,最好以米黄、淡绿等色调为宜;饭厅和会客厅则适合用红、黄等营造较为热烈的气氛;老人房则偏重于淡色的绿色、蓝色或灰色;青少年房应以红色、橙色、黄色为基色,使人振奋、活跃。

总之,居室的色彩调配,要整而不散,多样统一,雅而不俗,浓淡有致,达到使人舒适、心境明快的目的。

2.鲜花与情绪调节

绚丽芬芳的鲜花不仅能点缀人们的生活,而且通过其色彩和香味的刺激能调节人的情绪,防治疾病。某些花的花香中含有一种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杀菌的芳香油,使人产生沁人心脾之感。久之,则令人血脉调和,气顺意畅,达到生理和心理的相对稳定。如水仙花和紫罗兰的香味,让人感到温馨缠绵,可增添女性潜在的美感气质;盛开的金银花,扑鼻清香,可防治流行性感冒;天竺花的香气有镇静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和健脑的良方。

3.食物与情绪调节

人的情绪与自己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调节不良的情绪状态。通过吃,转移注意力,释缓内心的不愉快。另一方面,有些食物本身就具有安神消烦的养生功效。所以,针对不同的情绪状态,选择相应的食物,可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例如,当我们心情烦躁、健忘、焦虑不安时,可多吃些大豆、鲜橙等;对于脾气暴躁、容易发火者,应多吃海带、大豆、草莓等;内心软弱、多愁善感的人多吃香蕉,可驱散悲观、烦躁的情绪,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情;而胆小怕事、畏惧交际、喜欢独居、易受惊的人,经常服用蜂蜜加果汁,必有好处。

春季肝气易动,在饮食上也要吃对心境有好处,能平怒气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蜂蜜等,对平肝气有较好的效果。

三、七个生命时期的心理保健

人体从受精卵形成的瞬间到年老衰亡为止,可分为七个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期的心理保健虽不相同,却息息相关。

1.胎儿期心理保健

胎儿期是指从两只异性细胞相遇,精卵结合,直到胎儿降临的十个月。此时期是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婴儿在降生以前,就要讲究心理卫生,我国古代称为胎教。主要是指母亲在孕期要注意自己的品德情绪,言行举止,从而给胎儿以良好影响。在母腹中,母子同体,息息相关,胎儿不仅在身形发育上要靠母体供给精微物质,而且在心神发育上也随时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必须注意不要把不良的信息传递给胎儿。

宋代陈无择说得好:“一月,不可纵怒;二月,不可惊动;三月,不可纵欲和悲哀;四月,不可劳逸;五月,不可妄想及饥饱;六月,不得杂食及针灸其经;七月,不可忧郁叫呼、触冒烦躁;八月,勿食燥物;九月,不可怀恐及房劳。”

怀孕妇女在注重胎教的同时,可别忘了适度释放心理压力。英国医学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压力过大,胎儿出生后心智问题、忧郁、胆小的机率将比低压力妇女高。妇女怀孕期间,情绪压力越大,对胎儿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如与配偶争吵、遭受肢体暴力等。面临高压力的孕妇会分泌大量荷尔蒙可体松,若婴儿长时间处在充满大量可体松的胎盘和羊水中,出生后18个月的平均智商,比低压力孕妇所生的婴儿低,成长后的性格也容易紧张、忧郁和胆小。

建议伴侣们提供贴心的照顾,减轻妇女的情绪压力,以免影响婴儿未来的成长;准妈妈们自身也要学习以轻松的心情面对压力和挑战,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与心境,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如此胎儿禀气纯正,有助小儿良好气质与性格特征的形成。



2.婴儿期宝宝的情绪调节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这一时期。应从婴儿的精神卫生出发,选购一些声、光刺激较强的玩具。在色彩上,可选择颜色鲜艳的玩具,如红色对幼儿(婴儿)更有吸引力;又如摇铃铛,能引起幼儿(婴儿)的注意,以锻炼他们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乳汁在生理上是丰富的养料,在心理上是温暖的阳光,母亲将小孩搂在怀中,时时摇着哄着,给宝宝以母爱,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形体动作的锻炼,也对促进幼儿(宝宝)的身心发展有很大意义。婴儿期应在大人扶助下,作一些被动性锻炼,包括学坐、练爬、学站、习步等。

当宝宝出现腹痛、头痛、呕吐、嗜睡等现象时,有时候并非因为疾病,而是因为情绪出现了问题。宝宝的小情绪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很多父母都为读不懂宝宝的小心思犯愁,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去应对。其实宝宝是有自己独特的情绪密码的,只要我们把握他情绪发展的密码,就可以破解宝宝总在变脸的心情。

1)2~3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婴儿已经开始有社会性的需求,他的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需要。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抚,有了玩的要求。当看到父母亲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愉快地朝着面前的人微笑。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处于这个年龄段时,父母要适时地满足宝宝的情绪需求,多面对面地逗他玩耍。和宝宝交流时,要尽量让他更多地看到父母和其他家人的脸部表情,并且跟宝宝交流时,尽量面部表情丰富些。多抚摸拥抱宝宝,带给他更多愉快的情感体验,帮助他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情绪。

2)3~4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宝宝有了愉快的感受,开始懂得表达愤怒和惊讶等情绪,特别渴望能够获得大量的拥抱和交流。开始区分家庭成员,当父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甚至试图通过微笑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给父母的建议: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尽量多抽出些时间来陪伴宝宝,让他体验到与更多人玩耍的乐趣。当宝宝试图以微笑吸引父母的注意时,父母要给予积极的回应。

3)4~6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随着手的动作的发育,这个月龄的宝宝逐渐喜欢上了摆弄东西,并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的活动受到限制,他会很愤怒,并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宝宝会经常“哈哈”大笑,当家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他能做出反应,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当然,他的情绪转化也非常快,刚刚还在哈哈大笑的宝宝可能会突然因为某件事情而变脸,并向父母高声抗议。如果有陌生人到来,他们会立刻表现出一种不安全感和紧张感。

给父母的建议: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他抓握的玩具,让他抓着玩耍,以带给他更多愉快的情绪体验,为培养他乐天的处世态度打下基础。当宝宝哭闹时,父母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不要让他养成以哭闹来吸引父母注意的习惯,所以平时要尽可能多花点时间和宝宝一起玩耍,多观察他,通过观察了解他的需求,并在他有这种需求的表现时及时给予满足。

4)6~8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半岁后的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幽默感和强烈地融入周围社会环境的愿望,他开始主动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表情,以此来获得父母的注意。宝宝开始区别对待陌生人和抚养人,表现出对亲人尤其是妈妈的特别依恋。当离开妈妈或其他抚养者时,他会表现出焦虑、悲伤的情绪,与陌生人接触时,他开始有怕生的表现。

给父母的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多以各种各样的表情和不同的语调来帮助宝宝了解各种情绪的意义。跟宝宝交流时,表情要尽可能更丰富些,适时地将当时的表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父母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需求,不要为了担心他变得黏人而故意“疏远”他。这个时候给予他更多的宠爱,能更好地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当宝宝跟陌生人相处表现出怕生的情绪时,不要为了急于改变他而强迫他跟陌生人打交道,而要给他时间慢慢去适应陌生人。

5)8~10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这个月龄的宝宝学会了大声喊叫。他开始期望博得周围人群的赞赏,并因此乐于为周围人群做一些小小的表演。很多曾经让他非常入迷的游戏,他已经厌烦,因此,当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会显得比较“冷漠”。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乐于表演的时候,要对他的表演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宝宝对表演没有兴趣的时候,不要强求,给他足够的自由去表现自己,才能带给他愉快的体验。可以多跟宝宝玩一些表情游戏,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各种情绪。

6)10~12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欢的人和玩具上。对陌生的场所或陌生的场景已经有了恐惧感,他会仔细地观察父母的表情,通过父母的表情来判断自己的某种情景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可以尝试。他的小脾气越来越大,并开始依赖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给父母的建议:多带宝宝外出玩耍,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宝宝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学习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对待他,不要以吼叫对吼叫来跟他对抗。当宝宝去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时,只要不是确实危险的事情,父母那种大惊小怪的表情就不要露在脸上,多一些鼓励的表情,能让他变得更加勇敢。

3.幼儿期宝宝的情绪调节

是指从1~4岁的时期,要尽早让幼儿掌握语言。《育婴家秘》里说:“遇物则教,使其知之。”1岁到1岁半是正式开始学话阶段,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阶段。当孩子能初步辨别事物之时,要结合具体的事物让其识别,说出名称。孩子好奇、爱发问,父母对此不应怕麻烦,而应该通过解释和讲故事等形式,增长他的知识。在孩子不听话时,亦不要用老虎、猫、狗等吓唬他,这样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缩、孤独。

游戏是小儿最喜爱的活动,既能促进体格的发育,增强体质,又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使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得到健全发育。

《古今医统》说:“有识之初,便当诱其正性。”此指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其中大人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若父母言语粗鲁,孩子亦容易出口伤人;如果父母动辄大喊大叫,孩子也往往大哭大闹。

1)1~2岁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了简单的同情心,他的同情心看起来比较“泛滥”,因此,看到别人笑,他会笑,看到别人哭,他也会哭。这种情绪的产生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对宝宝将来的社交行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宝宝还发展出惊奇和害羞的情绪。当他看到新奇的事物时,他会感到非常惊奇。他已经能够准确地理解熟悉与陌生环境的差异,对生人感到害怕而且更加黏人。在这个年龄段,他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让他等待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给父母的建议:从宝宝1岁开始,父母就可以逐渐培养宝宝的同情心以及对新事物的兴趣,同时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让他更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和人群,更多地融入社会,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当离开宝宝时,要明确地告诉他你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当你回到他身边时,要给予他一些特别的关注。及时地满足宝宝合理的需求,不要让他养成依靠哭闹等手段来要挟父母的习惯。

2)2~3岁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尝试着要独立,但是他渴望独立的愿望有时候又会与他的能力的局限性发生冲突,他表现得既厌恶父母提供帮助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显得很矛盾。宝宝的情绪常常变幻莫测,难免会让父母有不知该迈左脚还是右脚的感觉。更令人头痛的是,他可能会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大哭大闹,甚至踢打尖叫。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需要父母在他身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在他身边,给予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他的表现也才能相对地比较好。当宝宝大哭大闹甚至踢打尖叫的时候,父母尤其要冷静,应尽量避免与宝宝之间发生争执,一旦宝宝情绪失控,最好紧紧地抱着他,等待他平静下来,并且要明确地告诉他正确的行为是什么。

3)3~4岁宝宝的情绪密码放到学龄

宝宝的想象力开始建立起来。这个阶段,他可能会煞有介事地把他想象的朋友或者别的什么人物介绍给你,他在想象的世界里体验着爱、同情、愤怒和恐惧等诸多情感。他的情绪控制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但是依然比较弱,并且常常出现好一天坏一天的局面。

给父母的建议:多给宝宝一些解释,帮助他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宝宝大发脾气就放弃。当宝宝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最好不要跟他对抗,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好好跟他谈谈。

4.学龄期心理保健

学龄期的孩子,其心身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古人用“稚”字,生动地概括出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精神幼稚,神气怯弱的心身特点,故小儿此段时期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要注意其生理卫生,更要重视其心理卫生。正如俗话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当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大量增加,不少家庭过分溺爱,不少独生子女表现出种种不良的品德行为。具体表现为挑吃、挑穿、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无理取闹、自私、不关心别人、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等。这些缺点在学龄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独生子女,一定要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入学后,要照料自己的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从儿童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脑功能的发展要靠外界的适应刺激,因而对儿童既要关怀爱护,又要严格要求,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势必造成孩子的依赖性。这种儿童遇困难就退缩,今后稍有挫折,就有可能发生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病。

5.青少年心理保健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也是人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观察力和想像力显著发展,才思敏捷,抱有各种理想和幻想;记忆力达到高峰,理解力不断提高,求知欲强,肯学习;意志、性格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未定型,好模仿;情感日益丰富,诚挚热情,友谊感、群体感、道德感和爱美感有显著发展;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活动能量迅速增加,性意识开始萌发,逐渐注意异性,要求恋爱,寻觅配偶。

同时,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业人士的眼里,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

1)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2)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或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针对青少年的上述心理特点,抑郁症的治疗应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第一,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青少年以良好影响,一方面又要尊重他们独立意向的发展和自尊心,采用说服教育、积极诱导的方法。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对他们的错误或早恋等问题,不能采取粗暴、压制及命令的方式,仍要谆谆诱导。

第二,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在青春发育期,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引起的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使青少年遇到许多问题。如突然出现的月经初潮,使女孩子感到羞涩和神秘,以致胡乱对付,成为以后妇科病的诱因;首次遗精使男孩惴惴不安,甚至因相信“一滴精液一滴血”的说法而产生恐惧心理;认为手淫是无耻下流的观念,会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早恋经常使青少年精神不振;此外,痤疮、少白头、男孩的变声、长胡须以及女孩的乳房发育和发胖等,又常常给开始爱美的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矛盾。由此不难看出,青春发育期的健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特点介绍给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才可能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地发展。

6.中年心理保健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在生理上是这样,心理上亦同样如此。在心理上的“盛”主要是指:从中年早期到中年末期,其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正如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是,物极必反,中年时期亦是身心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往往集诸多矛盾于一身。诸事劳形,万事累心,特别是那些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未老先衰,而思想情绪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或压抑的状态,必然影响到身心健康,从而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病态以及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增高。中年人一定要重视调摄神志,注意心理卫生。

《养性延命录》强调:“壮不竞时”,“静神天想”,就是要求中年人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要淡名利、节嗜欲、与世不争。少忧愁、少烦恼、不使头脑思虑过度,这是中年人精神情志调养的重要原则。

7.老年心理保健

现在一般指60岁以上的人。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和刺激因素,易诱发多种疾病,难以恢复。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防止伤感。伤感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1)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过多地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则必然会因过去的好时光逝去而遗憾。久而久之,便会使心情抑郁,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癖。

2)失落感:离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遗憾,皆会产生失落感。

3)恋友:老来失伴,挚友作古,皆是老人之大不幸。但悲伤过度,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易伤身损志。“哀大莫过于心死”,精神崩溃往往是身体衰竭的前奏。

老来伤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须时刻提防之。舒适的心理环境既靠社会家庭提供,也靠老人自身调节。人生总有不遂事,过去的已无法挽回,如果您能做到处世超脱,闲中求乐,一定会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老年心智养生的具体方法有:

1)进取养生

正是因为离退休后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舒适”生活才造成老人思想和精神上的停滞,才加速了衰老的进程。所以,老年人首先要重新建立生活目标,培养进取心;其次要多动脑,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使大脑保持年轻时脑细胞迅速增生期的那种活力,才可延缓机体的衰退。

2)淡泊养生

首先,尽可能排除个人的杂念,少些私心。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心胸就会宽广,心情就会乐观,这样就不会因伤神而伤身,终会健康长寿。其次,不攀比。向上比,越比就越生气。这样心理难以平衡,消极情绪困扰自己,苦恼自己,必然会损害健康。第三,保持宁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遭到什么挫折,要能冷静对待,面对现实,听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得起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3)遗忘养生

老人要有容人之量,记恩不记仇;要忘记过去的不幸和生活中的琐事所造成的小烦恼,做到情绪平稳,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建议老年人:要认识到树立正确价值观对身心的意义。首先,要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就没有精力再去想过去的事情,而且从中能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渐渐地就会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次,对于生活中的琐事要学会装糊涂,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静;再有,要多培养生活情趣。

4)宣泄养生

找个知心朋友,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古脑儿倒出来。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事,常被医生称之为“净化作用”。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都认为减轻忧虑或消除忧郁的有效良药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自己的问题”,“尽抒胸怀”,可以减轻不舒服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

四、人生舒心八法

1. 想一想: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换个角度想,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锤炼,是对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失败乃成功之母,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少犯或不犯重复性的错误。

2. 放一放: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必要时可放弃原来的打算,重新安排其他事情,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合理的计划。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时光,莫让它白白流逝。

3. 走一走:到野外郊区、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让阳光、溪流、绿荫、鸟语、花香荡涤一下胸中的烦恼,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做一下深呼吸,则会消除紧张和焦虑,沮丧和失望;清理一下杂乱的思绪,则能唤回失去的理智和信心。

4. 会一会:约三五个知心好友到家来叙叙旧,敞开心扉,畅谈一下;就令人开心的话题聊一聊,或结伴逛逛街,或谈谈发型、衣着、护肤等感兴趣的问题,或精心烹调几样可口的小菜,把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

5. 乐一乐:想想开心可乐的事,把它们一条条地列在一张纸上,边写边尽自己努力反复进行想象,沉醉于当时愉快的情景中去,这样便会使你乐以忘忧,从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或拿本爱不释手的书,读几个令人开怀大笑或幽默风趣的章节;或去看一场轻松欢快的喜剧电影、东北二人转、小品相声等,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调整一下前进的步伐,都是有益身心的。

6. 唱一唱:引吭高歌,尽情抒怀,把抑郁抛向昨天,把欢乐带给今天。歌声是医治忧郁的灵丹妙药。

7. 让一让: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狭窄的街口,几辆汽车拥挤在一起,后面的车紧密尾随,谁都过不去。若有几辆车风格高一点,先退出十来米,让出大道,则所有的车辆都可畅行无阻。无论什么事,让一步海阔天空。

8. 比一比:与周围的人相比,要权衡比较,不要只比有的或只比自己没有的。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又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既不盲目羡慕比自己强的人,更要有“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应当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时,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的心态。虽说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呢。

人生也是这样,姿态高一些,眼光远一点,从长计议,不在一时一事上论长短,让一步就可化干戈为玉帛,比一比就会心胸开阔。

五、五分钟迅速减压法

方法之一:深呼吸冥想

美国西北纪念医院的梅林达·瑞恩博士认为:“冥想能使人把精力集中于此刻的身心感受上,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强迫性的、反复的担忧,有助于慢性疼痛(如头疼)的缓解。”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关闭手机,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比如加个垫子靠墙站好,或稳稳地坐在直背椅子里),然后在心里打拍子。

方法之二:高抬贵腿

加州瑜伽养生法创始人贝丝·肖恩认为,做瑜伽不一定要把身体拧成麻花,坐在沙发上,把腿高高抬起或架在更高的一些物品上;也可在床上做简单的倒立,减压效果也很好:平躺在床上双腿直立,靠墙或悬空均可。这样能放松紧张的肌肉,让大脑得到更多养分。

方法之三:打电话倾诉

压力管理专家杰伊·维克多建议:与其发邮件或写短信给朋友,不如打电话,联络的方式越直接,减压的效果越好;多打电话给有趣幽默的朋友,笑能改善情绪,提高免疫力;而大声说话更能调动你的情绪。

方法之四:日记“功劳”

自豪感是对抗压力的最好工具,所以每天睡觉前列出一天中让你自豪的三件事(哪怕扶老人过马路),这一仪式能为第二天准备充足的自尊和自信。

六、拥有幸福的方法——学会感恩

1. 每天怀有感恩地说“谢谢”。不仅仅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也使别人感到快乐。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当别人帮助自己时,以真诚微笑表达感谢。

2. 养成感恩的习惯。每天清晨醒来时,都要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对之感激的人和事情。

3. 一封表达谢意的纸条。如果别人向你寄来一封表达谢意的纸条,你一定会很开心吧;当你表达谢意时,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谢信,一张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礼轻情意重。

4. 一个小小的拥抱(在适当的时候)。对你深爱的人,与你共处很长时间的朋友或同事,一个小小的拥抱是表达感恩和情谊的很好的礼物。

5. 对每一天怀有感恩。你并不需要感谢特定的某人,因为你可以感谢生活!感谢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位怀有感恩之心的朋友常常跟我说,当你每天醒来时,应该这样想:“我真是个幸运的家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还有崭新的完美一天。我应该好好珍惜,去扩展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传予他人。我要常怀善心,要积极地帮助别人,而不要对别人恶言相向。”

6. 不求回报的小小善意。不要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留心一下他人,看看他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然后帮他们做点什么(倒杯咖啡,递下茶水等)。行动强于话语,有时说声“谢谢”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回报他人。

7. 一份小小的礼物。并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小小的礼物也足够表达你的感恩了。

8. 列一份你感谢别人的理由。列这样一份清单,大概十至五十几条,表达你对他的感受,为什么喜欢他,或者他帮助了你哪些地方,而你因此深怀感激。然后将这份清单交给他。

9. 公开地感谢别人。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比如办公室里、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在博客上、在当地新闻报纸上等。

10. 给人意外的惊喜。小小的惊喜可以使事情变得不一般。比如在妻子工作回到家时,你已经准备好了美味的晚餐;当母亲去工作时,发现自己的汽车已经被你清洗的干净又漂亮;当女儿打开便当时,发现你特意做的小点心。都是一点点的意外惊喜哦。

11. 对不幸也心怀感激。即便生活误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与打击,你也要怀有感恩。你不是去感恩这些伤心的遭遇(虽然这也使你成长),而是去感恩经历遭遇后,那些一直在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给予你的健康和积极的心态等。

感恩是一个人该拥有的本性,也是一个人拥有健康性格的表现。学会感恩,这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心态。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对生活感恩,其实就是善待自我。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有了感恩之心,你会发现,原来幸福随处可见。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七、31句话让你豁然开朗

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5.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6.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7. 我的快乐和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8.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9.  当你用烦恼心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0.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21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

12.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3.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14.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16.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爱;慈爱是你最好的武器。

17.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8.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9.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0.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21.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2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3.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4.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5.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和自己谈恋爱罢了。

26.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7. 默默地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分享。

28. 眼睛不要老睁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2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

30.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1. 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喜欢()
收藏
分享
点通宝游客

评论

热门评论

特别推荐

版权所有©2014-2022 深圳上大夫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39736号

客服电话:400-6881-531  邮箱:dtb@dtb3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