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心智养生宗旨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量:
来源:生命驾校
技术

《黄帝内经》中说:“上古真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和于术数”即定心醒智。“和”,就是吻合、随和、和顺;“数”,是指定数、规则,指心灵要淡定,要处变不惊;“术”,是指变术、变化,指头脑要灵活,要适应变化。整体来讲,既能保持淡定的良好心境,又能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即所谓的“定心醒智”。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情绪。


01

醒智

所谓“术”,就是变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天在变,地在变,人也在变,一切的一切都在“变”,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

天气是不是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一会艳阳高照,一会多云转阴,一会就是暴雨倾盆……

地是否也在变?今年干旱,明天或许就会洪水,后年也许就地震了,或者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城说不定哪天就被污染了。过去我们挖口井就有水喝,现在井里的水不经过净化你还敢喝吗?

人也在变,我们从孩童变成老人,从简单变得复杂,从幼稚变得成熟,从无知变得智慧。我们的情绪也在变,今天高兴,明天忧愁,也许后天一件小事情就让我们很生气。

我们的行为也在变,今天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明天环境一变,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个事情又不能做了。今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这样,明天也许就变成那样——我们的思想在变,行为也在变——每时每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明别人通过求“变”,获得了一些进步,丰富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社会也在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我们是否都感受到了呢?过去99%的人不知道电脑为何物,今天连小学生也喜欢用电脑玩游戏、写作业。

过去我们看见一辆小汽车会追得老远,想仔细看看这个新鲜玩意,现在十万八万就能买个汽车开着走,甚至很多人已开始不愿意开车,主动骑单车,走着路去上班,因为大家知道环保越来越重要了。

世界是无常的,“一切生物都有生老病死,一切物质都有成住坏空”,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变化,去适应和顺应这种变化;我们也可以去挑战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去应对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创新——既然“变”是宇宙的常态,我们又认可这种变化,你为什么不去接受它呢?

你不接受这种变化,世界也在变,必然有烦恼,所以我们必须乐意去接受变化,顺“变”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烦恼、嫉妒、忧虑、固执才没有附着的空间。

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幻当中。“把生命与快乐寄望于事物的长久不变上,无疑只会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失望”。主动接受变化是一种智慧,善于应对变化是一种能力。

可以说,“变”是这个世界的主题曲,我们该像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一样,跟着“变化”的节奏,享受它!这样,才不会被“变化”所制约,才不会有烦恼;相反,主动求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通向幸福王国的光明大道!


02

定心

所谓“数”,就是定数。

既然“变”成为这个世界的主题曲,我们也认知并接受了这种变化,并主动努力地去适应变化,那“变”有规律可循吗?世界再变,也万变不离其宗。什么都在变,但什么都有遵循的规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以不变应万变”。“定数”,就是一切变化都会遵循一个相对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因果定律”。一切“偶然”都有它的“必然”性。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是“因果定律”的通俗理解。

其实准确的定义是:“因+缘=果”。“播种”就是因,“浇水、施肥、时间、阳光……”,这些条件就是缘,收获的“果实”就是果。所以准确的应该是“因缘果报”定律,这是一切事物无法逃脱的规律。

佛家人士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姑且就谈今生,同样是种瓜,有人收的多,有人收的少,“因”一样,“果”却不一样,那是因为“缘”不一样。

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土壤,同样的季节下种,别人浇水了、施肥了、管理了、维护了,你撒下种子,天天睡大觉,“果实”收获的少是必然的。

“春种秋收”,春种是“因”,秋收是“果”。因同果不同,问题在于“缘”是否也相同。

总之,“播种和收获往往不在同一个季节”,况且播种只完成了“阴生”的一个因素,还要有“阳长”,也就是浇水施肥等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万变的事物,不变的规律。起心动念是关键,思想决定行为,心直接决定我们的做法。善良的“心”必然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获得大家的帮助,所得到的“结果”自然比较好;丑恶的“心”总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当所有的人都疏远他的时候,他最终只能自己算计自己。常言“精光精光,越精越光;憨厚憨厚,越憨越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太上感应篇》曰:“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语善,如非礼不言,乐道别人的善行,劝人做好事等。

视善,如非礼勿视,乐于见到善人,喜欢看善书,常常见到自己的恶行,而不去见别人的恶事。

作阴功,提倡引导于一方,乃至于推广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来行善;恶则恰好与此相反。播种什么收获什么,要想快乐就传播快乐,要想痛苦就传播痛苦,要想富有就传播财富。经常传播快乐、传播如何健康,这样才能安康快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问心无愧潇洒自然,定其心应天下万变;心定神安百毒不染,神安气顺快乐如仙……


03

心、智合一

认知到天下事物的千般变化,又能主动去接受、适应这种变化,并努力从中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这要求我们必须“定心”——只有定其心,才能应天下万变;定其心,必须淡其欲,淡定才能从容。

“淡”就是淡泊名利,不执着别人的评判和自己的得失;“定”就是镇定从容,坚定善有善报的信念和勇猛不退的决心。

那怎么叫淡泊名利呢?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善待名利的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泊。

淡泊的体现是宠辱不惊,抛开名利的诱惑与腐蚀。淡泊不等于消极遁世,是对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斗志,以满腔的热情兢兢业业地迎接变化和挑战,只是对工作和生活的结果不斤斤计较。

莱特兄弟,即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还有一次,弟弟奥维尔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奥维尔顺手从口袋摸出一条红丝带擦嘴,姐姐看见了问他:“哪来的手帕这么漂亮?”

奥维尔毫不在意地说:“哦,这是法国政府发给我的荣誉奖章,刚刚嘴巴沾油没手帕用,我就拿来擦嘴了。”

莱特兄弟的从容镇定,也是源于淡泊名利。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广大,山的挺拔,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即要有宽容的性格,为人又要正直,不要利益熏心,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

无欲则刚。所谓的“无欲”,是说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财、色、名、食、睡”,是人的五欲,如果都能够有所克制,我们怎么能不快乐呢?所谓的“刚”,一是指能坚守最初的选择,始终如一;二是指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暴雨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人不可物欲太强,有了星星,还想要月亮,有了月亮还想要太阳,乃至于恨不得把整个宇宙都抱在怀里。不知足,就必然贪心,人一贪心就容易生出许多恶行,不顾廉耻,甚至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最终不但挖了社会墙角,损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一旦自己被怀疑、埋怨、猜忌、嫉妒的“石头”、“枷锁”、“火焰”所重压、束缚、燃烧,就会很痛苦。当你心烦意乱时则不能定,当你内心不快乐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别人充满怀疑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别人充满嫉恨时则不能定,当你对钱财牵挂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功名利碌痴迷时则不能定——不能定其心,自然不能应天下万变。

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佛典《大智度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济。

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均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不应贪着,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太阳都是常新的。

欲望的不满足,是一种自我的毁灭,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倍受煎熬,最终会被欲海吞灭!——淡定是逃离欲海煎熬的唯一良药!

让我们活得淡定从容吧,让我们对名利不再患得患失,从从容容地享受生命,欣赏身边拥有的一切。

因对,缘到,果自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朱子说:“阳气发时,金石亦透;精神到处,何事不成!”人若是能够如此,这个世界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得益!



喜欢()
收藏
分享
点通宝游客

评论

热门评论

特别推荐

版权所有©2014-2022 深圳上大夫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39736号

客服电话:400-6881-531  邮箱:dtb@dtb3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