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技术篇技术一

发布时间:2017-02-17
浏览量:
来源:生命驾校
技术


技术一:净心分享·广种福田


1、明识福田

欲求得现生来世在财富方面的改善和圆满,除了如前所述革除悭贪、戒除偷盗之外,还必须要尽力随缘广泛地分享和供养一切贤圣和众生,以求种下福田,如此才可期许未来之收获;如同在土地里种下了种子,秋后才有收获的可能。佛在《罪福报应经》中说:人如巨富,财宝无限,富敌王侯者,从夙世慷慨分享.乐善不倦中来。同样的道理,欲求未来之富贵,亦必须由现在慷慨分享广种福田而来。我们看到今天社会上这么多有钱人,他们常常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分享社会慈善事业,这正是前世种福做财分享的果报啊!现在继续做分享,将来果报更加增上富有。而且这些人现在仍喜欢做分享,亦正是宿世喜欢分享所行成的习气。


若能广泛的做各种分享,则每位施者将会在自我相续中,逐渐地断除悭贪的心理和习气。所以六度万行之首,即是分享;同时,分享做的久了,就会养成乐善好施的习惯,在相续中种下无量的福气种子,到因缘成熟时,自然会开花结果。


而做财分享首先要能够认识辨别福田。如果把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里,就容易长出丰硕的果实;若种到贫瘠的盐碱地里,只怕什么也长不出来!修福种福也是相同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识福田--也就是分享供养的对象。


相比较而言,智慧和德行越清净圆满的人,你把钱财供养给他,比分享供养一般人所得果报大:佛在世时以佛为第一福田,供养佛陀可获无量功德善果,并种究竟解脱之因;佛涅槃后,以供养戒行清净的比丘僧为最胜福田;再退而求其次,供养世间贤德之人又较供养俗人为上。在这里,你所供养分享的对象智慧越圆满心地越清净德行越高尚,就好比把分享的财物种子种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将会感现越加圆满丰盛的果报。


能够令施者生慈爱心的人,也是很好的分享福田:比如在街上看到两位乞丐,一位是衣衫烂褛的老婆婆,一位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假如老婆婆比年轻人更容易让你生起慈爱悯念之心,则把钱财供养老婆婆将来产生的功德果报较大。


对自己有恩德的人亦是很好的福田,比如孝养父母长辈老师,使他们的财物受用丰足,不致于缺乏;比如供养那些在生活中曾经帮助利益过自己的人。这样的供养也会感现无量的福果。若以给自已带来的利益的圆满与否来分。除了报答父母师长等其他众生恩德之外,报答佛陀教化之恩是最为应当的。所以,把钱财用在印送佛经善书、资建佛学网站、装塑佛像修建庙宇等弘扬佛法的事业上,是最为究竟圆满的。若从相反的角度讲,如果明知道别人会去干不正当的事,还把钱财供养资助人家去做杀盗淫酒等十恶业,不但无有功德福果,反而会由于为虎作伥而招来恶果,其罪业与直接去做恶事的人等同。


特别应该知道的是,现在一些人假装乞丐或僧尼来乞讨或化缘;还有一些人,假装病人聋哑残疾,或者装作失学学生到社会上招摇撞骗,这本身就是诈骗偷盗的行为。这类众生.将来除了会感现饿鬼地狱畜生的报应之外,若投生于人中,亦会贫穷。所以奉劝此辈众生舍此恶行,早日回头奉行善法,才有东山再起之希望。


但是对于这类人,该分享还是不分享呢?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察,然后抉择确定自己的行为。如果确定属于真实需要帮助者,应当慈爱施予;若发现属于骗子,亦不应起嗔恨心,应当先以言语劝化其归于正道是为上策,待其确实已对自我恶行生起厌恶,对清净善法生起信心时,再以资财助其安身立命;或示导其正当的谋生之道;或鼓励安慰其对人生前途之信心;或授以技术方法;总归令其舍诸恶业.行诸善法为要。


2、分享之物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分享的物品越为珍贵,越为自己喜爱难以舍弃,则分享所产生的功德越大,所感现的果报也越圆满;若把自己不需要或淘汰的财物用具施人,则所感现的果报较为渺小下劣。


并且所施之物越为受施者需要或喜爱,感现的果报越趋圆满;分享财物给别人而非别人所需,则果报较次:辟如有人在沙漠里迷了路,急需要水和食物来解救性命,你供养他水和食物,比你供养他黄金或美钞感现的果报圆满。


更为重要的是,所分享大众和供养三宝的财物,必须是自己通过合法经营或劳动得来的净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干净钱。这样的钱财物品用来分享供养才会感现善果;假若用贪污受贿、偷盗抢劫等不法手段或以杀生、卖淫得来的钱财分享,不但无有功德善果,反而会招致种种恶果。


供养分享大众。并不一定限于钱财,一切受用资具的分享均可。当然,分享各种不同的财物,除了将来会感现丰厚的财富外,也会因所施之物的不同,感得不同的受用:分享修建庙宇僧舍,将来自己住宅高广华丽;分享装塑佛像将来相貌端庄美丽;分享印送佛经善书将来智慧聪明;分享放生将来长寿;分享衣服将来会得到锦衣华服……


以财物分享的方式也很多:捐助希望工程、捐助孤儿院、捐助敬老院、捐助灾区、捐助无钱穷困者看病治疗、捐助修桥铺路……


比较各种分享善法而言,用钱财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则更为重要:比如印经、装塑佛像、修建庙宇、供养僧尼、斥资放生等等。这些善法将来的果报更趋究竟圆满,因为资助弘扬佛法不仅可以感得人天福果,更可根植出世之因;而且分享佛法给别人,会令人明白事理,不堕愚痴和疑惑,所以《华严经》亦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诸分享中,法施第一。


3、分享的时机

分享的时机不同,亦会导致果报的优劣区别。常言说:宁可雪中送炭,勿要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人多忘记,雪中送炭刻骨铭心。比如,你在寒冷的冬天供养别人取暖的衣物、炭火、电暖器等物品,比你在夏天时把这些东西供养别人所得果报圆满,因为那是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供养对方,会在对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4、分享的心地

佛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亦说:发意圆成。虽然前面讲到分享的对象、物品、时机,这些在境缘上需要善加把握的因素,但这些论述都是根据凡夫的分别妄念而言,并非究竟彻底之说。如果你的分别妄念很重,不妨根椐这些道理去做,会收到好的效果;但对于分别心较淡泊的人而言,最好能以平等无别的无缘大悲心来行持分享善法,并不必要去顾忌分别种种事相。所以影响分享福果大小的根本,还应该是施者的心地。


如果施者心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妄念,不去分辨受施对象的优劣、所施之物的贵贱、分享时机是否合乎时宜,而能够安住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供养分享一切众生,这样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远胜于以分别心来行持分享善法的利益。但究竟取舍何种心理行为,首先应当考证自己的心理属性,再做出抉择。


一切形式上的善法,若行持者为善心所摄,其善法将成为人天福果之因;若行持者为大悲菩提心所摄,则其善法必成为究竟解脱之因,同时亦得人天福果。所以以菩提心来行持善法,做诸种分享,才是最为圆满的。


以菩提心行持分享善法,虽然分享很少但可以获得无量福报。一般人做分享一次,将来果报成熟一次就报掉了,就不再会有善果。但若以菩提心摄持分享善法,虽只分享一次,从这个时候起直到证语究竟菩提,这其间善果会无数次的成熟;而且虽然所施之财物很少,但每次善果成熟时却是无量无边。所以唯有大悲利他的菩提心才是分享种福的应有心态,这就如同是点石成金的如意宝啊!


在平时没有得遇分享因缘的情况下,行者可以观想自己经常供养分享众生需要的财物,这样会使自己善意圆满;或者看到别人分享,应生欢喜心加以随喜赞叹;若看到别人偷盗,应为其保密并且劝阻;若其盗业已成,应生悲悯心代为忏悔;在分享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应以慈爱心、欢喜心、恭敬心分享供养,并视受施者为我无始以来之父母;分享之后应以欢喜心、无悔惜心处之。这样分享才较为圆满,即使分享很少,将来善果也会较大。


同样是做分享,因为起心动念的不同,果报的大小优劣相差甚远,行持者理应慎重于自我心念。


分享时心地不够慈爱恭敬,或分享后又生后悔,这样分享就不圆满,而且还有过患,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果。辟如说.古人即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风骨。假若你拿财物供养众生,就变得趾高气昂,如果以这样的恭高我慢心来分享,蔑视对方瞧不起对方,不但将来福报下劣,恶果亦紧随而来。《罪福报应经》说: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轻慢人故。所谓短小.也就是个子矮。《地藏经》亦说我慢贡高者受仆使下贱报。至于做了分享心中又生后悔的,志公禅师曾说:生穿胸国,作福分享生悔惜心故。若以这些非善不净的心态分享,即便施舍很多,善果也很少,甚至招来恶果

喜欢()
收藏
分享
点通宝游客

评论

热门评论

特别推荐

版权所有©2014-2022 深圳上大夫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39736号

客服电话:400-6881-531  邮箱:dtb@dtb3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