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运动养生应用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量:
来源:生命驾校
技术

一、“运气”法

1.调息入静法——蓄志养神

方法:初学者一般多取仰卧或侧卧式、盘坐或平坐、自然站立、抱腹站立式。双目轻闭,耳无旁听,摒绝一切杂念。把意念集中于自身的某一部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会阴穴等处最为常用。练习时以鼻自然呼吸为主,久练成熟后可以改用腹式呼吸,练功姿势也不再限定。

2.藏秘调息——洗肺

左式:左手伸直然后中指、无名指、大拇指向手心弯曲,同时大拇指抵在中指和无名指上,深呼吸(用意念想着把好的、新鲜的空气全部吸进来),然后左手食指放在鼻翼左侧将左鼻孔堵住用右鼻孔呼气,同时头向右侧转,呼气时要慢(用意念想着把身体里的毒气、废气全部排出体外),气呼完后头转回来这样反复做三次。

右式:用右手,动作一样,方向相反,做3次;

双手式:双手手势不变,将双手的食指放在鼻翼两侧,深吸气(用意念想,把好的、新鲜的空气全部吸进来),将鼻孔堵住,憋气,然后用鼻呼气(用意念想把身体里的毒气、废气全部排出体外),做3次。

3.腹式呼吸法——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

动作要领:意守下丹田,胸不动,鼻吸鼻呼。吸气时,腹部向上鼓;呼气时,腹部向下瘪。呼吸过程中,初练者不要停顿也不要憋气,顺其自然。站着、坐着、平仰在床上都可以练习腹式呼吸。初练者平仰在床上比较容易掌握腹式呼吸的要领。次数为每分钟4~6次,每次5~20分钟。

4.有“运”、有“动”的“天然良药”——唱歌

唱歌讲究调息、换气和用腹式呼吸,是非常好的“运气”养生方法。唱歌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正所谓纵情歌唱,荡气回肠;高歌一曲,烦恼皆忘;好歌唱不停,唱出好心情。纵情欢歌,可以放松身心,而且唱歌还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使全身肌肉、筋骨得到很好的锻炼,使胸、腹部运动协调。唱歌能激发和调节身体各项功能,利于炁血的运行,排除体内的废气、浊气。

唱偏低音的歌曲,可以使血压稳定;唱快节奏的歌曲可以使身心愉悦;而唱拉长音的歌曲可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5.彭祖导引术

具体方法:

1)仰卧式:松解衣带,伸腰,腹式呼吸法,吸气后闭气,使小腹饱满,共闭息5次。

功效:可壮腰健肾,改善性功能,防治消渴。

2)接上式:右腿屈膝压于左腿上,闭息5次。

功效:可健脾和胃,防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3)接上式:两脚十趾跖屈,闭息5次。

功效:可理炁通滞,通利九窍,防治疝瘕。

4)接上式:两脚十趾背伸,闭息5次。

功效:可防治腰脊痛,半身不遂,并改善听力。

5)接上式:两脚掌相对,闭息5次。

功效:可防治咳逆上气,咳嗽气喘。

6)接上式:两足跟相对,闭息5次。

功效:可通利肠胃,祛除邪气。

7)接上式:左手挽左小腿,右腿屈膝压于左腿上,闭息5次。

功效:可除风虚,增进视力。

8)仰卧式:张开双脚十趾,闭息5次。

功效:可防治转筋。

9)接上式:两腿屈膝竖起,两手抱膝下,闭息5次。

功效:可防治腰痛。

10)接上式:两脚外旋、内旋各10次。

功效:可防治五劳七伤。

温馨提示:①应在饭后1小时进行。 ②练习前后半小时不可沐浴或接触冷水。   ③练习中闭气持续时间须由短渐长,不可强忍;高血压、青光眼、肝硬化、脑动脉硬化者尤其注意。

6.气功六字诀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其中在《服气疗病篇》中说“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出气也”。说明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为主,运用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以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及全身的气息,起到调理脏腑、外壮筋骨、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

预备式:

动作: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头正颈直,目视前下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然后两掌虎口交叉相握,轻放在肚脐上,深呼吸3次。

第一式“嘘”(xū)字诀

动作一:接上式,两手松开,掌心向上,小指轻贴腰际,慢慢向后收到腰间。两脚不动,身体左转90度,同时右掌由腰间缓缓向左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嘘”字音,眼睛随之慢慢睁大,目视右掌伸出方向。

动作二: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间,同时身体转回正前方。然后身体向右转动,穿左掌吐“嘘”音,动作及要领与前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6次。

“嘘”字有泻出肝脏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疏通肝经的作用。

第二式“呵”(hē)字诀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微微上提,吸气,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向前下约45度方向插出,两掌小指一侧相靠,成“捧掌”,约与肚脐平,目视两掌心;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捧至胸前,两中指约与下颏同高,两肘外展,约与肩同高,同时两掌掌背相靠。

动作二: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口吐“呵”字音,两掌下插至肚脐平行时,屈膝下蹲,同时两掌内旋外翻,掌心向外,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然后掌心向上,于腹前成“捧掌”,然后重复前面的动作,如此反复练习6遍。

“呵”字有泻出心脏浊气、调理心脏功能、疏通心经的作用。

第三式“呼”(hū)字诀

动作一:当上式最后一动两掌向前拨出后,外旋内翻,转掌心向内对肚脐,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缓缓合拢至肚脐前约10厘米。

动作二:微屈膝下蹲,口吐“呼”字音,同时两掌向外撑至两臂成圆形,然后再合拢再向外撑,如此反复练习6遍。

“呼”字有泻出脾脏浊气、调理脾脏功能、疏通脾经的作用。

第四式“呬”(sī)字诀

动作一:接上式,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自然下落,掌心向上,十指相对;同时两掌缓缓向上托至胸前,约与两乳同高。

动作二:两肘下落,夹肋,两手顺势立掌于肩前,掌心相对;展肩扩胸,藏头缩项,目视前斜上方。

动作三:微屈膝下蹲,口吐“呬”字音同时松肩伸项,两掌缓缓向前平推逐渐转成掌心向前,两掌外旋腕,转至掌心向内,两膝缓缓伸直,同时屈肘,两掌缓缓收拢至胸前约10厘米;然后再落肘,夹肋,立掌,掌心相对,指尖向上,展肩扩胸,藏头缩项,推掌吐“呬”字音,如此重复6遍。

“呬”字有泻出肺脏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疏通肺经的作用。

第五式“吹”(chuī)字诀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前推,随后松腕伸掌,变成掌心向下,两臂向左右分开经侧平举,掌心斜向后划弧至腰部,掌心轻贴腰。

动作二:两膝下蹲,同时口吐“吹”字音,两掌下滑、前摆,屈肘提臂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约与脐平。

动作三: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慢慢收回至腹部,指尖斜向下,虎口相对,两掌沿带脉摩向至后腰部。然后,再下滑、前摆吐“吹”字,如此反复6遍。

“吹”字有泻出肾脏浊气、调理肾脏功能、疏通肾经的作用。

第六式“嘻”(xī)字诀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环抱,自然下落于体前,内旋外翻,掌背相对,掌心向外,目视两掌。

动作二: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随后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成弧形,掌心斜向上,目视前上方。

动作三:屈肘,两手经面部前回收至胸前,约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然后屈膝下蹲,同时口吐“嘻”字,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髋骨旁约15厘米处,掌心向外。两掌掌背相对合于小腹前,再上提、下按吐“嘻”字音。如此反复练习6遍。

“嘻”字有疏通少阳经脉,调理上、中、下三焦疏通全身气机的作用。

收势:

动作:接上势,两手外旋内翻,转掌心向内,缓缓收回抱于腹前,虎口交叉相握,轻覆肚脐,同时两膝缓缓伸直,目视前下方,静养片刻。两掌以肚脐为中心揉腹,顺时针6圈,逆时针6圈。两掌松开,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下方。

二、“柔动”法

1.中国养生运动“瑰宝”——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项目中的一颗明珠,具有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一种锻炼项目。太极拳最主要是稳静心性,周身放松,呼吸深长、细匀,其运动特点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太极拳之运动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柔中带刚。静,能养脑力、明智慧;动,能活炁血、通经络、强筋骨;以静御动,内外兼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现代研究证实,练习太极拳能提高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功能的敏感度,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机体的消化和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关节炎、胃肠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太极拳的流派较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个人状况自己选择。初学者以练原国家体委公布的“简化太极拳”为佳,简便易学,效果好。

2.中国武术的奇葩——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对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培根固本、祛病延年更有其独到之处。

八卦掌主要以足、腿、腰的运动为主,能使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炁血得以充分地运行,加上掌法,又能使手三阳经、手三阴经的炁血运行充分,进而通达七经八脉,促进全身经脉的畅通。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通则精气足,精气足则血旺,炁血旺盛则神气明,炁血运行通畅则能保健祛病、延缓衰老。

中国武术家,被誉为"长江大侠",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武并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的吕紫剑(原八卦掌掌门人)老先生117岁高龄时,还每天坚持打“八卦掌”,他步法稳健、身法灵活、刚柔相济、形似游龙。吕老(在世118年,老来鹤发童颜,精、气、神充足,足见八卦掌养生之功效。吕老先生曾在2007年“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上,现场表演游身八卦掌,令在场国内外与会代表惊叹不已!

3.百病克星——易筋经甩手排毒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双臂自然下垂缓缓抬至头顶快速甩出,双腿屈膝上下浮动,如此甩手排毒每天2~3次,每次甩81~810手,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练习。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阳气从百会灌入头顶,地气从涌泉进入丹田,两股阴阳之气交换将浊气排出,把身体内的病气和浊气甩入地底下。

4.常练“五禽戏”,寿与南山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导引术”等,是由中国东汉医学家华佗模仿熊、虎、鹿、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对应调理肝、心、脾、肺、肾,五禽戏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常练五禽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1)熊戏(保养肝脏)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双臂自然向两边抬起,双眼自然看向右手,同时左手向上动、右手臂亦随之下沉划整圈晃动。然后双腿屈膝上下浮动,如此反复左右运动。左右每侧各8圈。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开即吸气合即呼气,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保养肝脏功能。

2)虎戏(保养心脏)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双手向前伸出成爪状,双眼自然看向双手,同时双手沿胸前至头顶处向上如取物般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然后双腿屈膝上下浮动,自然打圈如此反复上下运动。共16圈。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起即吸气落则呼气,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保养心脏功能。

3)鹿戏(保养脾脏)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两臂在左侧预备动作,双眼自然看向双手,向右上方旋转,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双腿屈膝上下浮动,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左右每侧各8圈。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起即吸气落则呼气,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保养脾脏功能。

4)猿戏(保养肺脏)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屈膝,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双手抬至胸口前两掌相对翻转向前划圈,上身左右随之转动,然后双腿屈膝上下浮动。旋转8圈后右腿向前跨出一步,左脚随之屈膝,重心坐于左腿,双手抬至胸口前两掌相对翻转向前划圈,上身左右随之晃动,旋转8圈。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保养肺脏功能。

5)鸟戏(保养肾脏)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双手置于腹部左手在上,双手划过头顶时自然分开推至前方,然后双腿屈膝上下浮动,划16圈。

动作心法:身心放松,气运丹田,起即吸气落则呼气,呼吸均匀,形神合一,意念想着保养肾脏功能。

5.绵柔“八段锦”,康健百岁安

八段锦为传统医学中导引按跷中绚丽多彩之瑰宝。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表示其精美华贵,又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练习八段锦,可以柔筋健骨、养炁壮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

现代研究证实,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系统和加强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练习,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6.特殊的运动——“笑”

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笑口常开”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使人年轻。

科学证明,笑能使人的肺部扩张,胸部肌肉得到舒展,人在笑声中如同做了深呼吸运动,使氧气和二氧化碳充分交换,并清除了呼吸道的废物;笑能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道的活动增强,促进食欲;笑能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缓解病痛,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笑能使忧郁、焦虑心理得到放松,被压抑情绪得到释放,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这对防病、治病至关重要。

微笑:对防治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失眠多梦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

欢笑:满脸乐开了花,它能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紧张状态,医治头痛、神经痛、胃痛等。

畅笑:可治慢性肠炎、胃炎和消化不良。

放声大笑:能使肺扩张,好象作扩胸运动,能消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温馨提示:谨防大喜伤“心”。

不宜大笑、狂笑的一些禁忌人群: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不宜纵声大笑、狂笑;心肌梗塞病人在发作期或恢复期,胸腔、腹腔、心脏、血管等外科手术不久的病人不宜放声大笑;患疵气的人不宜大笑;尿道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人,不宜经常大笑;有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的人不宜大笑;进食时不宜大笑;饱食后不宜大笑;患口唇干裂、口角生疮之人不宜张口大笑;怀孕期间的妇女不宜经常大笑。

7.太极推腹

方法:右手心扣住神阙穴,左手扣在右手上,顺时针旋转81圈;左手心扣住神阙,右手扣在左手上,逆时针旋转81圈。此法,无论白天黑夜、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可做。

功效: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脾胃和肾功能保健大有裨益。

8.自我按摩法

1)浴脸面:将两手搓热,似洗脸般擦面部,至面部感觉微微发热。

功效: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可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力,有明目、固齿的作用。

2)擦鼻旁:用两手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摩擦,而后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

功效:此法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3)旋眼睛:两眼自左至右和从右至左各转动数次,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

功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效防治一些眼部疾病。

4)搓肾俞:以两手掌轮流用力,上下来回地从腰眼搓至腰骶。

功效:有培育元炁、调和炁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

5)搓脚心:用手摩搓两脚心即涌泉穴。

功效:对老年人的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耳鸣、神经衰弱等有防治作用。

6)梳头皮:用两手的手指弯曲呈钩状,用五指从下往上往后梳,两手先梳头顶部,再梳侧头部,共梳30次;然后,双掌按摩头皮20次。

功效:此法有促进脑部血循环,防治头痛、头晕,使头脑清醒的作用。

9.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之一——散步

散步也是祛病延年的一种运动方法。步行能锻炼肌肉,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均有益处;步行能促进肠胃有规律地蠕动,并改善呼吸功能;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代谢,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散步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项运动。

1)普通散步: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这种散步适合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中重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

2)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于患有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和高血压恢复期的中年患者。

3)摆臂散步:步行时手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强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病人。

4)摩腹散步:轻松散步的同时进行柔和的按摩腹部,配合细匀的呼吸,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慢性疾病。

三、取穴法

1. 指测等分取穴法:是将取穴部分的骨度全长,用手指测量划分的方法,根据取穴的需要划成几个等分。例如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如取间使穴(在腕横纹上3寸)可在腕横纹之上部1/4处定穴。这种取穴法,在头、身、四肢均适用。

2. 自然标志取穴法:是根据体表自然标志而取穴的。如两乳之间取膻中、眉头陷中取攒竹等是定型标志,屈肘横纹头取曲池穴等。

3. 中指同身寸:此法是以自己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适用与四肢和背部的横寸折算。



4. 拇指同身寸:此法是以自己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常用于四肢部直寸的量取。

5. 横指同身寸:用自己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宽度作为3寸。常用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

四、艾灸法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2.雀啄灸

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另外,也可以在施灸部位画阴阳鱼图形。

灸法的注意事项:

1.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及衣物。

2. 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3.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 施灸后局部微红灼热,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出现小水疱,注意不要擦破,可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要注意消毒后刺破水疱并加以包敷。

五、五季运动养生方法

1.春季的运动养生法

春季,是主生发的季节。春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要起来,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在空气好的地方慢慢地走,让身体里的炁慢慢地生发起来。春季五脏属肝,应注意养护肝脏。

1)春季应该多踏青春游: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枝条吐绿,鲜花斗艳,百鸟争鸣,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令人陶醉。可以有效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使身心放松。所以春游是春季很好的运动。

2)春季宜在室外练习打太极拳、五禽戏(熊式——养肝)、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运气”方面可以选择六字诀中的“嘘”字诀——养肝。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

2.夏季运动养生法

夏季,是生长、疏泄、外散的季节,而人体的那些垃圾、毒素都要在夏天排出体外。如果不出汗,人就会逐渐憋出病来,而且会得很深的病。所以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得出汗(不能大汗淋漓),把自己身体里的瘀滞散出去。夏季五脏属心,动静结合,养护心脏。

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地方运动效果最佳,可选择做五禽戏(虎式——养心)、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运气”方面,练习六字诀中的“呵”字诀能起到保养心脏的作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3.长夏运动养生法

中医认为农历的六月(公历7月)为“长夏”,而长夏属于“土”,与脾相应。在长夏这个季节中既要注意预防“暑湿”,又要保养好脾脏。长夏运动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在有山有水、花草树木多一些的地方进行运动效果最佳。

可选择五禽戏(鹿式——养脾)、太极拳、八段锦、摩腹散步、慢跑等养生运动。“运气”方面练习六字诀中的“呼”字诀,可以起到保养脾脏的作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温馨提示:如果在三伏天,环境温度达到35~36℃时,老年人应停止一切锻炼(包括散步)。要以静(内动)制动,保证充足的饮水,多休息少活动。

4.秋季运动养生法

秋季,是收敛的季节。因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那么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再外散了。所以在秋季一定要养收敛之机。秋季五脏属肺。秋季养生,既要保养肺脏,还要注意防秋燥,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炁耗损。

秋季运动可选择做一些耐寒运动项目: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登山等。保养肺脏的运动可选择五禽戏(猿式——养肺)、六字诀中的“呬”字诀、腹式呼吸等。运动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防秋燥手疗方法:脾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摩揉64次,肝逆时针按揉49次,胃顺时针按揉36次,舌尖顺时针轻揉36次,舌根离心推36次,颈椎向心推按59次。如口中无味,可用五指交替在脾反射区做按摩,方法同上面做法一样。

5.冬季运动养生法

冬季,五脏属肾,是一年中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阳炁阴精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阳炁阴精外泄。

冬天还要注意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少洗澡,一个礼拜洗1~2次就可以了。因为洗澡会让皮肤开泄,不符合冬藏之性。

冬季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运动。保养肾脏的运动可选择五禽戏(鸟式——养肾)、六字诀中的“吹”字诀等。

畏寒手疗方法:背、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用快速动作来回摩擦3~5分钟,两肺相对按揉72次,脾顺时针按揉64次,两肾相对按揉72次。

六、不同体质运动养生方法

1.正常体质

早上洗漱之前:叩齿81次,将口中的津液咽下,然后喝99口体温水;采用各种方式(看相声、小品)使自己笑上10~20分钟。

上午太阳出来以后和下午5~7时: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八卦掌其中任意一项,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晚饭后30~60分钟:可选择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其中一项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睡前一小时:做易筋经甩手排毒,甩81~810手,然后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10~20分钟,自然入睡。

2.阴虚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能耐受春夏之热,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严重时可出现潮热盗汗(肺阴虚),视物昏花(肝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

2)运动养生方法

着重调养肝肾功能。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做熊式、鸟式)等养生运动,在下午5~7时练习最适合补阴。“运气”方法宜做六字诀、固精功、腹式呼吸等。

固精功:坐式或站立,意念集中于丹田,舌顶上颚,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肌肉及阴部肌肉,呼气时放松。反复进行50~100次。

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应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当节制性生活。

3.阳虚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运动养生方法

“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运动,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八卦掌等,亦可常做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运气”方面坚持练习六字诀、腹式呼吸。在上午9∶00~11 ∶ 00运动是补阳的最佳时间。

阳虚体质养生的经络穴位有:任脉——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督脉——百会、命门;

方法:用艾灸的方法最好。

4.气虚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病症加重,可出现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2)运动养生方法

选择五禽戏——猿式(补肺气)、鸟式(补肾气)、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运气”方面宜做六字诀、腹式呼吸。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气虚体质养生的经络穴位有:任脉——中脘、神阙、气海;督脉——百会、大椎;膀胱经——风门、肺俞、膈俞、脾俞;胃经——天枢、足三里。

方法:每次选2~4个穴位,用按揉、艾灸的方法最好。

5.血虚体质

1)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2)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气能生血,故练气很重要。练气方面常练腹式呼吸、六字诀。运动可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做鹿式、鸟式)、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运动可以使脾、胃气血化生之源充足,可以提高肾脏的造血功能(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

血虚体质养生的经络穴位有:肾经——涌泉;任脉——关元、气海;脾经——血海、三阴交;胃经——足三里;膀胱经——心俞、膈俞、肝俞、脾俞。

方法:用补法点按、按揉,艾灸最好。

注意: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6.阳盛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声高,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若病则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

2)运动养生方法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选择在江河、湖边、树林阴气盛的地方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来,从而使身体达到阴阳相对平衡的健康状态。运气方面可选择六字诀、唱歌。

7.血瘀体质

1)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周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有刺痛感。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2)运动养生方法

多做有益于心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虎式养心、鸟式补肾)、八段锦、保健按摩等均可选择,以提高全身各部位的机能活动,疏通经络。“运气”主要用腹式呼吸法、六字诀、唱歌和放声大笑,以助气血运行通畅。

血瘀体质养生的经络穴位有:任脉——神阙;膀胱经——膈俞、肝俞、委中;肝经——太冲、曲泉、期门;脾经——血海、三阴交;心包经——内关;大肠经——合谷、曲池。

方法:穴位可以点按、温灸、推拿等。

8.痰湿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2)运动养生方法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做鹿式——养脾),均可选择。“运气”主要以腹式呼吸法、六字诀、唱歌、欢笑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痰湿体质养生主要的经络穴位有:任脉——中脘、水分、神阙、关元;脾经——阴陵泉;胃经——足三里;膀胱经——脾俞、三焦俞。

方法:适合用艾条温灸,一般灸到皮肤发红发烫。每次腹部、背部、下肢各取1个穴位,不要太多。

9.气郁体质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2)运动养生方法

因运动和旅游活动均能锻炼身体,流通气血。旅游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质。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运气”方面重点做腹式呼吸、六字诀、唱歌、欢笑以开导郁滞。

气郁体质的人,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把两只手搓热,然后搓胁肋。胁肋部是肝经循行经过的地方。经常搓胁肋部可以起到疏通肝经、疏肝理气、补益肝血的作用。

气郁体质养生的主要经络穴位有:任脉——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心包经——内关、间使;肝经——曲泉、期门;肝经——日月、阳陵泉;膀胱经——肺俞、肝俞;

七、十大保健穴位养生方法

1.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均有防治作用。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2.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3.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4.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作用。

艾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还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5.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艾灸关元穴可改变动脉血和氧的运输量,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艾灸关元穴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6.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脘穴,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7.灸合谷穴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把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经常按揉、艾灸合谷穴能起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效。对于牙痛、牙龈疼痛、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腹痛,便秘,经闭等有较好的疗效。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8.灸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灸命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胃、调节精神、强健筋骨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关节痹痛、头昏耳鸣、腹泻食少、下肢浮肿、遗精滑精、气短神怯、老年痴呆等症。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9.灸涌泉穴



涌泉是肾经首穴,位足心陷中。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常灸此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免疫功能增强,对老年人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耳鸣、神经衰弱等有防治作用。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10.灸内关穴



内关是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常灸此穴有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作用。

时间: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八、手诊手疗法



1.手诊手疗的原理

手诊手疗是根据中国传统医学整体学说、生物全息律学说、神经反射学及经络气血的原理归纳整理出的一种疾病诊疗方法。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变化都能反应到手部,通过对手部反射区的触摸和观察就可以查出人体五脏六腑的病变。很多疾病尚在萌芽状态即使西医的仪器也很难测出,却能通过对手部反射区的触摸较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在治疗上赢得时间。而且运用各种手法,通过刺激手部反射区发挥了贯通经络、平衡阴阳、行气活血、化痰止痛、祛风散寒、清脑宁神、调畅脏腑气机、驱邪扶正之功效,从而起到对机体的调治作用,使人体得到康复。特别是季氏手疗,堪称一绝,享誉全球。

2.手疗强身健体方法(肝、心、脾、肺、肾)

1)舒肝利胆法:

反射区及操作方法:肝用浮摸法逆时针旋转摩揉49次,胆用轻手法顺时针揉49次,两眼相对按揉36次,胸椎、腰椎向心各推揉59次(加牵引各3次)大腿后侧向心推36次,两小腿外侧向心捻揉36次,脚背向心推36次,小肠顺时针按揉60次。

2)心脏保养法:

反射区及操作方法:心脏先按压60次,再顺时针按揉60次,舌尖向心推60次。用中指背拍打背反射区36次,拍打肺反射区36次,腋下向心推36次,颈椎、胸椎向心各推揉59次,脑垂体向心按81次,两大腿内侧向心按揉60次,两上肢手掌侧离心推36次,手背向心推81次,小肠顺时针按揉60次。

(3)健脾益胃法:

反射区及操作方法:脾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摩揉64次,胃先用浮摸法顺时针摩揉36次,再用轻手法顺时针按揉36次,再用颤抖手法(金刚指)点36次,小肠顺时针按揉60次,两大腿内侧分离按揉64次,两小腿外侧向心按揉36次,胸椎、腰椎向心各推揉59次(加牵引各3次)。

4)宣肺通气法:

反射区及操作方法:两肺分离按揉72次,气管向心推72次,鼻离心推36次,背向心推59次,胸椎向心推揉59次,两上肢掌侧离心推36次,大肠按肠道走向推揉59次。

5)固肾益精法:

反射区及操作方法:两肾先相对按揉36次,再分离按揉36次,再用抚摸法向心推36次,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各向心推按59次(加牵引各3次),小肠顺时针按揉60次,双脚掌向心推36次,耳点按36次。

注意:牵引胸椎、腰椎、骶骨、尾骨时一定要俯卧;牵引颈椎时一定要坐直了目视前方,头不能随意乱动。

小  结

《吕氏春秋》中明确指出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臭败,户枢天天转动会使它不招虫蛀。人也如此,只有“运”才会使气血通畅,保持生命活力;只有“动”才会使形体和精神面貌不会过早地衰败。超负荷的运动和绝对静止不动对身体均不宜。所以说“运”和“动”两者之间是阴阳互补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延年益寿。

虽然人类无法抗拒死亡这一自然规律,但可以做到延缓衰老的过程,其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绵运柔动”。

喜欢()
收藏
分享
点通宝游客

评论

热门评论

特别推荐

版权所有©2014-2022 深圳上大夫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39736号

客服电话:400-6881-531  邮箱:dtb@dtb315.com